12.28 人一旦安静下来了就尼玛多事啊你看我又尼玛攒了不少东西要写了

>> RT

 

>>  “就算轰炸机也不能阻挡我‘文艺’的看潘&西之恋的内心”

开始觉得以前自己有些理论真心傻爆了

比如 戴着耳机听摇滚做数学题

起初的想法有点自我锻炼的意思

传说毛太祖当年长征路上骑马看书毫无压力,丝毫不受外界干扰

我尼玛听摇滚做高深的题目,训练出来之后那还了得么

最近恍然大悟

这和传说中3岁会开车 6岁能骑马 8岁飙山路 9岁打移动靶的金大将是尼玛一个套路好么!

 

>> Boring是个好玩的东西

蹲坑的时候玩手机消磨时间,手机上没游戏没网没音乐,便令人发指的翻手机铃声

然而更为惨绝人寰的是,当初手机DIY的ROM里面只有一首曲子

颇为欣喜的奉为天籁,直到问题解决。

是Madness那首原本长达10分钟之久的Liberty of Norton Folgate 中最有味道的30秒

一边反复的听一边感慨当初自己为嘛要截下来当铃声

听到厌倦、听到麻木、听到什么感觉都没有

经典就是这么毁于我手的,南无阿弥陀佛,阿门。

 

PS:冇找到歌曲的链接  找到了个优酷的视频   Liberty of Norton Folgate

截的铃声在4:40 - 5:10  很欢快的一段

(不敢自己传  ,去年传过几首,然后尼玛被国外音乐站点抓到下载链接了,一天之内空间流量耗尽 = =# 凑合听吧.. )

 

>> 条件收敛

我好像已经记不起大三、大四的日子了

只记得闷在人挤人的自习室汗流浃背的看级数,绕口的理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

以及某个十一在家对着电脑算电子的运动,一边心痒痒的想要摸手边的鼠标

 

>> 《永生》

记得我以前写过一篇影评 The Man From Earth  豆瓣电影链接

昨天在看博尔赫斯小说集的时候看到了这篇文章《永生》

同一个思路      推荐电影和文章有时间都去看看

顺便 博尔赫斯 写文章的风格完全就是开启了全知全能的上帝神棍模式好么

 

>> 狐仙

看书看到深夜

去客厅喝水被一阵寒气吓到  打着冷颤回到屋里

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聊斋

“啊 来个妩媚的 妖艳的 知情达理的  狐仙女吧,

我也勉强能算是个读书人了喂。”

施个法让我记住各种像差的区别和计算方法吧

哼,混蛋。

 

>> Q: 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,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做好一件事情?

A:当手头有一件更复杂、更重要、更紧急的事情的时候,XD

 

>> Oh Death 

No silver, no gold, nothing satisfy me but my soul.

Oh Death, won’t you spare me over to another year?

 

>> 糊话

不习惯被赞赏,被不了解的人。往往被夸大而言不符实。

有时候会产生的确如此的假象,自己却浑然不知。 这是最危险的时候。

 

>> Enjoyment

很多喜爱的事物,一旦郑重其事的去做,就会失去很多的趣味,至少是内在的很纯粹的趣味。

 

平时好写点东西,虽然文笔稚嫩,结构混乱拖沓,但很是喜欢那种畅快的宣泄表达情绪的感觉。若偶尔笔下生花,描绘精妙地道,那就是难得的意料之外的高兴。

喜欢随着音乐摆啊摆,虽然瘦弱无力,身体协调性更是差到令人发指。但是享受那种合着节奏,无意识的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感觉。

 

这些趣味,在你开始倾注额外的注意,开始关心其他人的看法的时,立马变了性质。趁你稍不留神的当儿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当随性写写画画沦为单纯的记录甚至一心想给别人看的时候,遣词造句就开始停顿、打嗝,不知如何是好了。

“我要这样写么?别人会怎么看?会留下很糟糕的印象么?”整个的就开始变得虚假起来。

每一个字都要再三斟酌,然而斟酌的却不再是“这能短小精妙的还原出我的真实感受么”。

于是,每次拿起笔都会厌恶的想要扔开,因为“大部分的东西都或多或少的是虚假的”。

 

当简单的随着节奏摇摆上升到“舞蹈”这种表演性质的时候,所有的动作都开始僵硬起来,“协调性”这个恶魔接替“无意识”掌控的身体,畏手畏脚的想下一个动作应该怎样。“做错了的话真尼玛臭死了。”协调性巨烂而且瘦弱的动作没有力度的我在试图跳poping的时候这么想。

 

这些现在都不是我擅长的事情,没法花很长的时间去专门的练习,毕竟不是干这个吃饭的。所以没法做到“无招胜有招”的无意识的大乘境界。

这只是爱好,别因为有的没得去毁了它。

 

PS:记于某个百无聊赖的下午,耳边是Green Day的不知哪首。跟着晃啊晃的突生恶趣味录下来想看看自己的丑样。录完发现居然还有些许可取之处。心生感叹,记之。

 

>>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模式(自我整理版)

Task

掂量:“要做到完美需要真心多的工作才行啊混蛋!”

犹豫:“这尼玛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,现在做没办法一气完成,还是先做别的吧。”

借口:“先做点准备工作,把相关的事情全部做完了再说。”“完美的工作需要同样完美的开始。”

自我安慰:“这工作一个通宵应该能够完成吧,到时候随便抽个晚上。”

畏缩:“哇靠,开个头都那么麻烦,好不容易做出点东西这尼玛丑,推倒重来好么,仔细点,事无巨细好么。”

自暴自弃:“把开头做完美都尼玛这么难,做完不得尼玛累死啊。”

抵触:“劳资没心情。”

 

 

>> 普通青年vs文艺青年

刘瑜在《民主的细节》里面写到: “民主比专制更好,自由比奴役要好——或者,更确切的说,专制比民主更坏,奴役比只有更坏。就是这么一个懒得啰嗦的道理。”

不能同意更多。

容我套用这个思路,原谅我的俗气。

“文艺比普通更好——或者,更确切的说,普通比文艺更贫乏无味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