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.16 线上团队设计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
这篇文字是去年在上一家工作的时候对B端的需求梳理。
彼时一心想做好编辑器功能,对B端需求了然没有兴趣;一些关键需求和技术同学商量后觉得前期准备多工作量大,再加上感觉核心的编辑器功能性还无法支撑顶层的B端需求,所以一直没有做为主要方向推进。
现在已经离开一年,回头看觉得基础逻辑依然没有变化,核心依然是围绕“设计过程“的管理。索性和文字框需求一样发出来,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。
有些内容会有变化。
传统设计工具的常见症结
通过文件系统进行管理。管理的是结果,而不是过程(根源);
沟通时,需要发送原始文件或导出最终结果(图片/视频),时间长而且对方体验差;
版本管理通过文件+自定版本号进行,导致管理杂乱;
用户反馈和设计师修改的周期过长,文字邮件或口头描述往往抽象难以理解,设计过程琐碎不够直观。
复杂设计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的调整和修改,导致需要多个周期的迭代,尤其在跨部门或公司的时候由于沟通问题,往往邮件往来的最后得到一个不甚满意或者妥协的结果;
logo、标准色、常用素材的增添补删及相应的团队间同步问题。
设计资源缺乏沉淀,以往的设计散落在电脑各处(和5 可以归为同一类问题);
线上团队设计工具
就像产品周期管理一样,管理的是设计的整个周期。
设计需求 -> 制作 -> 核实 -> 调整 -> (核实 -> 调整)* n -> 输出内容
线上设计工具的目标就是额外解决 核实 -> 调整 的流程。
线上工具的优势
易读性:
设计储存在云端,不需要额外的软件就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第一时间查看。非设计师方体验相当好。实时性:
所有对这个设计的修改都是第一时间反馈到设计本身的。
除了设计师本身之外,协助修改的同事,查看结果的老板,看到的都是最新的结果,都是(而且应该是)你几秒前对这个文件的修改。甚至甲方可以扮演一个云监工的角色。
可交互性:
对设计的调整是非常细致的,每个调整都需要配合和沟通。在线直接对结果进行调整,能省下最多的沟通和协调成本。在线的沟通方式不限于 直接编辑、评论、聊天、语音等等。(可以借助第三方解决,亦可以给其他相关产品赋能。
数字资产管理:
可以专门针对设计本身进行详尽的存档归类。
查找的时候可以方便的按时间、按热度、按类型、按场景、按标签、按文件夹等等属性进行全面的分类整理等等。数字版权内容:
部分设计工具还能提供设计模板或者版权相关的收费内容。集成到设计工具内,使用更为便捷。设计内容沉淀:
系统自动分析或者用户自己的慢慢积累团队的设计资源。比如品牌颜色、调色盘、排版样式、常用素材、常用模板等等。
在线设计工具的功能要求
现有数字资产的导入和导出:
B端已有的设计文件需要导入设计工具内,包括 ps、ai、sketch 等等。而且现阶段设计工具功能性大多无法完全取代 PS、AI 等,因此 psd ai 文件的导入导出也显得重要;
核心功能:
在线设计工具需要满足大多数场景下的设计需求,才能保证可用性。
协作:
包含多人实时编辑、沟通等等;分享协作链条;
权限&人员管理
编辑器权限、设计权限、数字资产权限、功能权限 等等;
数字资产管理
除权限外,灵活的内容管理和内容沉淀是保证粘性的重点。
个人与团队
个人和团队是一对多的关系。但是大多数小B场景下,个人和团队其实是一对一的关系。
由于需要沉淀和管理内容,我们需要个人的设计能正确的放置在对应的团队下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每个设计都需要从属某个团队。
简单来说:
团队 -> 项目(如果有的话) -> 设计
所以,从我的角度来看,石墨的团队文档组织形式是混乱不堪的。(但是从产品演化的角度来说,也可以理解)
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和链条
线上团队设计工具依靠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。
还有设计过程本身的产品体验管理。
后者尤其对B端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闭环。
不是总结的总结
团队设计工具的核心是面向设计流程的,通过实时协作和在线交流来尝试着解决。
重新强调下,核心其实是 “团队” 和 “设计”,其余的都是次要的;团队的素材、成员/权限、品牌诚然重要,但是都只是加分项。
作为一个B端产品,我们也可以顺便解决设计完成后的问题,虽然沉淀不是大多数团队拥有的好习惯,但是如果真的能好好解决,也算是增加用户粘性的好方法。